开元体育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始终坚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认识和把握新时代援疆工作,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聚焦新疆所需、发挥农大所能,持续推进援疆干部工作。在第十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援疆工作中,我校共派出4名干部人才,他们奋战在维护稳定第一线、抗击疫情主战场、新疆高校发展最前沿,展现了忠诚的政治品格、过硬的业务能力、良好的工作作风,赢得新疆各族干部群众普遍赞誉,获批兵团第十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援疆干部人才优秀团队。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为他们秉持家国情怀开元体育、胸怀忠诚担当、坚持团结奉献的精神点赞!
张立祯,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2022年3月成为第十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援疆干部,担任新疆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
他致力于智慧型数字棉花的研究和应用,基于多源大数据、棉花功能与结构模型、决策服务云平台和种植管理手机APP,实现棉花生产管理全程轻简化和数字化管理。带领新疆农大、农科院团队在玛纳斯、尉犁、阿瓦提等多个生态区进行数字棉花试验示范,提出“数字棉花+收入保险”新模式,并在玛纳斯、哈密和农七师等多地大面积推广应用,每亩棉花可增产10%以上,省工节本45元/亩,增收350-400元。2023年入选自治区“天池英才”特聘专家计划,主持和参加自治区重大专项课题3项,获得经费支持500多万元,联合指导新疆农大研究生8人,为学院新设农业气象学专业和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力量。
李芳芳,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2022年3月成为第十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援疆干部,担任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她始终牢记习对新疆三农改革发展的殷切期望,紧密联系新疆地区发展面临的战略环境和战略任务,结合自身专业背景,助力新疆水问题的解决;积极分享先进理念,努力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提升石河子大型水利工程专业影响力与学生培养质量。
前往南疆和田地区调研干旱区自压灌水、自流排水示范基地,深入了解南疆地区的水资源解决路径,组织团队开展新疆自治区空中水资源时空分布、空中水资源开发时空窗口优选、冰雹灾害发生规律等研究,结合新疆地区人工影响天气的作业历史,提出基于新技术新理论的空中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模式,并以多种途径向新疆有关部门递交了项目建议书。克服疫情阻隔,组织协调石河子大学与中国农业大学、重庆大学开元体育、华中科技大学等对口支援高校交流座谈开元体育,组织创办了“军垦沙龙”系列学术交流活动,累计参与数千人次。结合自身带班经历,就当代大学生特点、问题及应对方法分享经验,助力问题学生的引导和学院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入选石河子大学“绿洲学者”、石河子大学博士生导师。
石建初,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2020年10月成为第十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援疆干部,先后担任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院副院长。
他秉承中国农业大学校训“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发扬新疆农业大学“屯垦戍边”红色基因,坚持耕耘绿洲盐碱地14年,研发并大面积推广应用水肥盐一体化智能调控技术与系统,在根区土壤盐碱化程度不加剧、农产品品质不降低的情况下实现节水20~30%、省肥15~25%、增产5~15%、省工30~40%,为促进干旱区绿洲盐碱地可持续健康生产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及技术支撑。他以身作则,成功申报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并带领学院获批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为学院实现跨越式发展、建立良性科研生态体系、提升整体科研实力、更好地服务于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周博,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2020年9月成为第十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援疆干部,担任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
他勇于担当,倾力支援边疆农业科教事业。主动与学院青年教师、博士研究生交流学科前沿与研究进展,指导申报“绿洲学者”,协助完成了学院博士生课程《现代灌溉技术与进展》授课任务,培养本院研究生4名,指导发表高水平论文成果3篇;响应国家政策,不懈努力支持石河子大学农业工程学科建设,协助水利建筑工程学院获批土木水利专业学位博士点、协助石河子大学开展农业工程学科评估(由B-提升到B)、通过部省合建进行人才培养等。
目前,学校还派出了动物医学院副教授李靖参加第23批博士服务团挂职伊犁州昭苏县副县长(已参加第22批,主动申请延期1年);第十一批援疆干部人才张万军、杜明伟已经在新疆农业大学和塔里木大学开展工作。相信他们将继续深入贯彻党中央统一部署,接续奋斗,为推动新疆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